集团OA 集团邮件 信访举报

弹指四十载 赞家乡巨变

发布日期:2022-10-03 稿件来源:皖能马鞍山公司 浏览量:3698

       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我们驱车前往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,参加乡村振兴采风活动。驶过昭关古道,十多分钟便到达目的地。
        仙踪镇位于含山北部,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。仙踪释义为“仙人所到之处”,所以其镇名由来有多种传说,传播度较广的其一是“神仙斩恶龙”,相传远古时期,仙踪地区本是一片水泊沼泽,九条恶龙盘踞于此,危害四方,玉帝下旨令一名天将斩杀恶龙,救人民于水火之中,天将不负众望,克服重重险阻,将九条恶龙彻底消灭;其二,传说八仙之一的张国老曾经骑驴途径此地,故因此得名。而当地人更倾向于后者。
        刚进入五里村,便感到不一样的气息,整洁的村支部,一座座村民的两层小洋楼,掩映在绿树丛间,不由得让人想起孟浩然那句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古诗。驻村干部热情地为我们介绍,五里村原本是贫困村,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,五里村围绕“抓脱贫攻坚,促乡村振兴”总体思路,在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、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、含山县人社局、统计局、国网含山供电公司等定点单位的重点帮扶下,坚决实施“党建+产业”战略,结合当地资源优势,制定产业发展规划。几年来,发展了“金稻渔”、黄桃基地、蚕桑养殖、生态农庄等一大批新型产业,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,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。不仅如此,五里村还全面推进农村用水、用电、道路、通讯,以及危房改造,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和乡村文明建设。2019年,五里村荣获司法部、民政部命名的第七批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光荣称号。
        在村干部的热情引导下,我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村养蚕基地,详细讲解一龄蚕、二龄蚕、三龄蚕生长环境的区别,在基地,我们看到一位大娘正在编制“蚕蔟”,这是供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方型模具,用竹条编制而成;长山脚下,一大片一人高的植株吸引了我们的眼球,村干部介绍:这是一种新产品桑树,不结桑葚只长桑叶。仔细观察,确实和我们常见的桑叶大不相同,叶子巨大而肥厚,供蚕儿享用,产出的大量蚕茧统一被收购。站在这儿极目远眺,典型的江淮丘陵地貌,崭新干净的乡间公路旁,一块块已经成熟的稻田、红薯田错落有致,些许野花小草点缀其间,久违的蝴蝶翩翩起舞,景色令人美不胜收。
        作为土生土长的含山人,此行的内心感触非常深刻。四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暑假,我曾不止一次到过这里。很久以前,有人便形象地将含山县经济,比喻成缩小版的江苏省。含山南部东关、林头、运漕等地区,因为水泥、冶金、白酒等相对发达的工业,加上圩田水网密布,故而比较富庶;而北部仙踪镇,包括其下辖的姚庙、骆集、谢集等,则是全县非常贫穷落后的地区,记得当时离开县城,最好的公路也就是用碎石子铺成。至于乡村,清一色的泥泞小道,只要下雨便只能赤脚,否则鞋子陷进泥坑非常麻烦。虽然已经通电,但村民因为穷,只能用十多瓦左右的白炽灯,非常的昏暗;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低矮陈旧的砖坯房,甚至有些房舍外墙还是泥巴缠上稻草,很多人家的墙外糊上一块块的牛粪(供农村烧大灶用),环境只能用“脏乱差”形容。然而“穷则思变”,勤劳的人民并不甘于现状,他们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,在各级政府单位的致力帮扶下,通过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,自强不息,终于摘掉的贫穷落后的帽子,向着小康目标不断迈进!
        采风活动的第二站,我们去往仙踪北部,位于姚庙的六衖村。说起六衖村名的来历,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记载,清朝咸丰年间,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陷安庆后,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地区频繁交战,百姓饱受战乱之苦,纷纷逃离家园,移居他乡,逃避战乱的人群中,桐城、舒城、潜山三地6户人家携儿带女,共同来到巢县(今巢湖)与含山交界的姚庙,在此深山之中定居,逐渐形成村落。后来为方便命名,6户人家经商议,为彰显纪念意义,取名为“六衖村”。
        六衖村,一个神秘而隐逸的村落,在这里,人们的劳动、生活都离不开石头,故被称为“石头部落”。许多人家至今还住着用石头片一层层垒起来的房屋,这种石片学名“页岩”,材料取自当地山上。坡上坡下,全是用条石堆砌的台阶。青苔满阶,山气袭人。石头房、石阶、石桥与山色浑然一体,俨然一座充满原始气息的石头城堡。石头打造的“部落”,不仅记录了六衖村先祖的血汗辛劳,更承载了六衖村村民的智慧,以及愚公移山、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。
        六衖村,同样也是一片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。1938年,这里诞生了含山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——黄山游击队,这里指的黄山并非皖南的黄山,而是位于巢县、含山、全椒交界的黄山山脉(古称“八字口”),从那时起,作为新四军的分支,黄山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经历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,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朱立群、叶碧这些为了抗战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,正是当年六衖村的村民。
        来到黄山游击队队部旧址,注视墙上“皖苏游击队作战指挥图”,一幅幅新四军英雄人物的照片、简介,看着陈旧的油灯、用竹条编制瓶壳的暖瓶,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物件,仿佛感受到当年战斗场景,峥嵘岁月尽管已成过往,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追思和敬仰。
        拾级而上,走到六衖村的高处,眼前竟是这样一幅美景:群山环绕之间,阡陌纵横,池塘边,几只白色的鹭鸟欢快地掠过。石屋门前,狗儿嬉戏,老人孩童欢声笑语,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一般。要知道多年以前,由于交通的偏远闭塞,这里是全县最为贫穷的村子,近年来,六衖村抓住政策机遇,依托石头部落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,全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,村民实现富裕。如今的六衖村,不仅成为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旅游景点,更是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。
        此次乡村振兴采风,目睹自学生时代40年以来家乡面貌的巨变,内心感慨万千。含山,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县城,凌家滩、古昭关、褒禅山、运漕古镇……历史古迹不胜枚举。经济的大幅提升,环境的日益改善,含山正以人文生态旅游为特色,喜迎八方来客。我的微信小学同学群里,北京、杭州、广州的同学们,无时不刻关注着家乡的点滴新闻。随着含山知名程度的不断提高,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。群里的聊天中,远方的同学会选择语音,只为听一听久违亲切的含山乡音。同学们动情邀约,相聚骑行日出朝霞的昭关古道,荡舟于夏日的大渔滩,漫步在夕阳下运漕石板街……(潘亚涛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联系我们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路76号能源大厦
邮编:230011
移动官网
皖ICP备05003471号-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937号